
桑植融媒12月29日讯(通讯员 龚文芳 )坐落于桑植县河口乡的塘坊村,平均海拔600余米。这里降雨充沛、温度适宜,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。
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,为塘坊村发展茶叶产业创造了先天优势。黄金茶、碧香早、储叶齐等,一个个带有“塘坊”标签的茶叶名片逐渐为人熟知;白茶、绿茶、红茶等,一门门工艺下制成的“金茗”远销外地,助力村民们走上致富路。
“别看现在风光,其实我们村的产业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实属不易,起初谁都不信种点茶叶就能实现致富,还好有‘领头雁’一直带着我们干!”谈起茶叶产业,塘坊村的村民们激动不已。而他们口中的“领头雁”,正是土生土长的优秀青年人才朱桂绒。
朱桂绒,一位“85后”年轻女干部,带着对家乡的浓厚情感,一步一个脚印,忠诚奉献、坚定前行。从致富带头人到党员再到村妇联主席,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,成为河口乡“四培四带”的生动典范。
争做专业型人才 当好增收先行人
从无到有,从有到兴。每每提及村里的产业振兴之路,朱桂绒总是无法避开的人。“她真算得上个人才,能吃苦、肯钻研、霸得蛮。”塘坊村党支部书记龚德双评价道。但朱桂绒自己却不这样想。
“我不过是刚好选了种茶这条路,又刚好成功了,才有了后来的一切,才能带着乡亲们一起增收。”面对父老乡亲和组织领导的夸赞,朱桂绒总是很谦逊。而事实上,她的情怀远不止步于自家致富,塘坊村的茶叶产业振兴之路也并不像她说的那样风淡云轻。
“一开始是在自家承包地里种的,在2015年,但效果不是很理想……”说到自己的创业之路,朱桂绒腼腆地笑了笑,似乎有些不愿回忆。
原来,那时候由于缺乏经验,也没有专人指导,朱桂绒的种茶之旅从一开始便受到了打击。
“我以为种茶和咱们农村种土豆、玉米没什么区别,把种苗丢在地里,浇浇水、锄锄草就种活了,没想到没那么容易……”天真的想法,让她在种植茶叶的头年就体验到了失败的苦涩,花费5万元购买的茶树幼苗,最终存活率不足三成,家人也一度反对她继续尝试,劝她本本分分种点别的农作物,虽然收益少,但胜在稳定。
但她又哪里是如此肯轻言放弃的人?
收拾好心情,朱桂绒说服家人,选择重新出发。
“用我们农村的话说,不争馒头争口气!”抱着这一想法,这一次,朱桂绒决心不再蛮闯蛮干,而是要打好前期“准备仗”,彻底掌握茶叶种植技术,争做茶叶种植的“专业达人”。一方面,她积极参加茶叶种植技术培训,并专门购买有关茶叶种植方面的理论书籍进行自学。同时,她深入地里田间,不断摸索、不断实践,对茶叶生长所需的土壤、温度、湿度等条件都有了深刻的理解,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经验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经过几年时间的精心管理,朱桂绒种下的茶叶终于结出了回报。到2016年,她已承包近百亩茶叶种植地,仅靠销售茶叶,年收入就已超10万元。
看到朱桂绒在农村种茶都能产生如此丰厚的经济收益,塘坊村里曾经尝试“小打小闹”种植过茶叶的、一直在观望的村民们终于都按捺不住了,他们纷纷来到朱桂绒家拜访讨教,希望能学到经验,实现增收。
面对这些上门“求学”的邻里乡亲,朱桂绒“来者不拒”,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教授给他们。而同时,她的内心也萌发了另外的想法,准备着手实践。
争做带动型人才 当好致富领头人
“单靠原叶销售,咱们挣不了太多钱,我想我们村里建个合作社,打造塘坊村自己的品牌!”2016年4月,还是村扶贫专干的朱桂绒在“屋场会”上号召。
但回应她的,却不是想象中的一片叫好,甚至氛围有些冷清。
“建合作社?要不要出钱?”
“风险大不大?我看还是就现在这个模式比较稳妥。”
“是的,亏了哪个给我们赔……”
面对太多不确定因素,大部分村民都在打“退堂鼓”,这也让朱桂绒产生了怀疑,有了放弃的打算。
“你这个想法好,乡里要实现产业兴旺,就是要因地制宜,也必须因地制宜。塘坊村适合发展茶叶就大力发展嘛!党委政府全力支持。”关键时刻,还是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的一席话,让朱桂绒吃下了“定心丸”。
“你现在是种植大户,自家的衣食住行是不愁了,但是有条件的话,还是尽可能把周边的乡亲也带动起来,农村生活苦,你自己走过来的,晓得的……”而和村书记的一次谈心,更加坚定了她带领村民一起致富的信念。
说干就干。2016年5月开始,朱桂绒和村支两委干部逐户上门,把塘坊村走了个遍,详细跟每名村民讲建立合作社的好处、讲加入合作社后的分红模式、讲详细的准备方案,又在说服大家后亲自跑手续、走程序,终于在2016年10月成立了桑植县硒流塘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。
“合作社不像我自己承包种茶,亏了就亏了,而是必须要成功,不然我怎么给当初相信我的乡亲们交代。”怀着这样的想法,在茶树培育方面,朱桂绒带头成立的硒流塘茶业合作社一直坚持“自然出好茶”的养茶理念,并融入食品安全化,无公害茶叶认证。同时,在茶叶加工方面,实行“三统一”,即统一标准,统一品牌,统一包装,并办理了茶叶卫生许可证、生产许可证,有效扩大了硒流塘茶叶合作社的优茶品牌效应。
如今,已成立6年的硒流塘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,名下已共有茶叶种植面积1150亩,年产量约4.5吨 ,年产值60万元左右。参与合作社的村民,每年可获得分红8000元以上,未参与合作社的周边居民,也借助着这股东风在合作社就业,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。
大家纷纷夸赞,多亏有朱桂绒这个“领头人”,才有了现在的增收致富。
争做学习型人才 当好振兴带路人
近年来,河口乡党委政府大力推行“四培四带”,积极培育本地人才,借着这项政策,肯办事、能办事的朱桂绒被作为村后备干部培养,并于2021年初换届当选塘坊村妇联主席,同时兼任村儿童主任、产业专干、振兴专干。
身上肩负着多重角色,不仅是沉甸甸的责任,更是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朱桂绒不满足于此,积极学习先进经验,在质量上把关、从规模上着手,致力把塘坊村茶叶产业这张“名片”打造得更亮更好。今年,他作为河口乡代表多次参加全县产业媒婆沙龙。
作为塘坊村茶叶产业发展兴盛的见证者,朱桂绒以“老同志”的身份积极做好“传帮带”,帮助更多本地人才投身到产业发展的具体实践当中,毫无保留传授经验。
塘坊村茶叶产业发展道路不长、底子不厚,朱桂绒协同村支两委打造本地特色茶文化,以文化底蕴推动茶叶产业持续稳健发展。
“我的文化程度不高,有幸被组织培养,参加了‘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’,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充实与积累,取得了不错的成绩,现在又被选为村干部,更应该加强学习,提升自我,帮助邻里乡亲做更多的事。”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,朱桂绒发出沉甸甸的感悟。
四季更迭,韶华流转,时间是最真实的记录者。8年来,2900多个日日夜夜,见证着朱桂绒的成长蜕变,未来,朱桂绒仍将在这里发光发热,不负大家对她“人才”的评价,持续做好塘坊村实现乡村振兴的“带路人。”
责编:高丽文
来源:桑植县融媒体中心
桑植县产业类AA评级工作推进县长办公会召开
梁高武殷切寄语教师队伍:弘扬教育家精神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
梁高武调度桑植县重点项目推进工作
梁高武到八大公山镇车大河村调研乡村振兴工作
梁高武调研桑龙高速桑植服务区建设
淮北矿业(集团)有限公司一行来桑考察
桑植县召开“四类”项目调度会议 部署重点项目推进工作
桑植县2025年烟叶收购工作会议召开
伴随着桑植的万物生长,打开脑洞,你还知道哪些桑植的“野生”汉字?#歌里画里桑植等你
千年赶一街,一街赶千年。芙蓉桥第十届“三月街”等你来相会!感受桑植民俗文化#民俗文化 #歌里画里桑植等你
是谁,送你来到大桑植 #桑植白茶 #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#乡村振兴 #歌里画里桑植等你
张家界桑植芙蓉街第十届“三月街”等你来#歌里画里桑植等你 #民俗文化
清明祭祀请牢记!桑植方言版森林防火口诀!#森林防火#全民参与
15分钟×4万学生=?桑植县用课间改革交出活力答案
冲刺高考 桑植一中学子开启逐梦新篇
记河口乡沙洲村支部书记陈仙娥的奉献之路
下载APP